初一学生如何学习数学
刚进初中的学生,对初中的学习方法还很陌生,完全是盲目的。那么一年级的数学怎么学呢?
一、要关注基础
作为初中到初中的过渡,一年级主要是为初中三年的数学学习打好基础。
首先是数的范围扩大了。
小学的时候主要学的是0和正数的四种运算。首先,初一引入负数,开始学习正负数的四种运算。
其次又多了乘方运算。
负数出现后,数字的运算变得复杂,容易出错。
那么,初一第一步,也是整个初中阶段最最重要的事情,就是打好计算基础。
有理数的混合运算的计算能力,要先求慢而正确,求格式完整步骤规范。不求快。
打好计算基础后,自然会很快起床。
就像学走路一样,学走路的过程是缓慢的,但走稳了就能跑是一件很自然很快的事情。
然后是多项式的运算.
这个操作是以后解方程和函数问题的基础。
有理数的混合运算和多项式的运算必须牢固建立。
你可以想象一下,如果这两个基本能力都比较弱,只要与计算相关的题容易出错,有多少题能拿到分数?
二、要注意思维方式的转变
1. 小学时多是数的运算,初中后,会大量出现含有字母的式子(单项式或多项式)进行运算。
这时,不要回避,主动练习这种计算能力,积极把“数思维”变成“公式思维(也叫代数思维)”,为接下来的六年中学学习打下思维基础。
2. 解决问题的思维方式,要从小学的算术思维变到方程思维。
很多学生在解决应用题的时候,经常用小学列公式,不习惯列方程。
随着研究的深入,很多问题都离不开方程。
如果你还想用小学的方法,基本和做奥数题一样。
所以要习惯用方程解决问题。
3. 开始注意使用分类讨论的思维方法。
在小学,每个问题通常都有一个答案。
在初中,很多难的话题往往需要在不同的情况下讨论。
只给出一个答案,往往不全面,甚至被视为错误的解决方案。
比如绝对值,线段的长度等知识点会有很多题目可以分类讨论。
高二高三这样的题目比较多。
这种思维方法一般用在期末考试题上。
所以从初一开始就要注意这种思维方法的培养。
4. 注意训练抽象思维。
进入初中后,思维方式开始从形象思维向抽象思维转变。
第一天是抽象思维的过渡阶段,从第二天开始需要做很多证明题。
高一不提前准备,会猝不及防,很多同学成绩开始下滑。
在第一个知识点的设置上,现在表格开始设置角度、直线、平行线。
尤其是平行线的题目,已经具备了推理证明的要素。
做平行线的题目时,要开始写标准的推理步骤。
切忌:只草草写出过程,或者不写过程,直接写答案。这样是不能培养出抽象思维能力的。
三、重视月考
首先,每次月考前,不要专门把学习进度停下来准备月考。
为了追求月考成绩而忽略了后面知识的学习,是一种顾此失彼的做法,从长远来看会严重影响学习效果。
正确对待月考的方法是把月考看成检验自己前一段学习效果的工具。
考试顺其自然,考完试,根据月考中出现的问题及时总结,找到原因,找到薄弱环节,及时补上。
这样才能最大限度的发挥月考的作用。
四、注意探索适合自己的数学学习方法。
毕竟初中数学的学习和小学是很不一样的。
每个人自己的生活规律和学习特点都不一样。
接受数学的能力也不一样。
适合自己的学习方法也不一样。
因此,我们必须找到合适的学习方法,为未来的高效学习奠定基础。
常用的方法有:
背例题和典型题(可以参考后面的两个张文《这样背题收获多》和《这样学数学也能得满分!》);
利用错题本反复训练错题;
网友评论
最新评论